掃描隧道顯微鏡是現代高科技顯微鏡,在1982年由格爾德·賓寧和海因里希輥實驗裝置是由H.羅勒制作。也稱為STM或掃描隧道顯微鏡。原理是利用量子理論中的隧道效應 。將原子線度的極細探針和被研究物質的表面作為兩個電極,當樣品與針尖的距離非常接近時小于1nm,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電子會穿過兩個電極之間的勢壘流向另一電極 。那面對掃描隧道顯微鏡時該如何進行選擇呢?
目前掃描隧道顯微鏡在化學中的應用研究雖然只進行了幾年,但涉及的范圍已極為廣泛。因為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最早期研究工作是在超高真空中進行的,因此最直接的化學應用是觀察和記錄超高真空條件下金屬原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結構。在化學各學科的研究方向中應用極為廣泛。
在掃描隧道顯微鏡挑選時,需要了解一些是否具備一些重要功能,以便于后期使用。如:1.是否具備樣品全自動逼進功能?一些儀器必須配合手動逼近,操作起來不勝其煩,而且很容易損壞探針。2.是否具有圖形刻蝕模式和矢量掃描模式等納米加工技術?3.是否配備強大的在線控制軟件和后處理分析軟件?4.能否對原來的儀器進行升級和二次開發?5.掃描器最大掃描范圍可達到多大?6.可放置樣品的最大尺寸的直徑和厚度是多少?7.有些功能您目前不一定用得到,但具備這些擴展能力,對于保護您的投資非常重要。
企業也可進一步咨詢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其他相關問題,工程師24小時在線為您1V1解答。